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 万博官方网站体育网站 > 产品展示 >
二战电影《狂怒》里,如果虎式坦克被德军大规模生产,结局又会怎样?应该这么说,《狂怒》电影拍摄的背景是盟军已经登陆诺曼底,这时候的德军已经是日暮黄昏,离灭亡不远了,再多的虎式也于事无补。
一方面,虎式坦克一直伴随着二战,只是成本太高,投入战场数量有限。
从史料中得知,生产虎式坦克的设想是在1941年的5月份,目的也是为德军统帅庆生。所以,经过多家公司竞争,最终亨舍尔的公司胜出,并于1942年4月20日德军统帅生日时将第一台虎式样车当作了祝贺礼物。
但德军统帅高兴之余,却对样车提出了多项要求,他不仅想要一辆打不穿、跑得快还打得远的坦克,而且还是一辆底盘要稳、火炮精准度更高、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坦克,从他内心来讲,虎式坦克就应该和古斯塔夫列车炮一样,不出则已,出则必胜,要一鸣惊人。
展开剩余77%但德国军工企业毕竟面临设计时间太短、战场需要量大和原材料短缺的诸多限制,而且建造一辆这样的坦克,需要30多万个工时,还要耗费巨大的钱财,又需要经过战场检验才能定型,所以,任凭亨舍尔怎么努力,每月也只能生产出25辆虎式。
实际上,也就是拿到第一辆样车开始,德军就将它部署在各个战场作试验用车,因此,人们谈论最多的,虎式并不是与苏军打了多少交道,而是大量部署在西线与盟军的作战上。而就其型号来讲,也分为多个不同类别,有轻型也有重型,从虎式还派生出了豹式和其它类型战车。
不过,虎式坦克投入战场的配置,一个是它的装甲厚度,德军甚至要求总重量要达到100吨以上,另一个是它的火炮威力。在二战中德军虎式实际使用的是88MM火炮,与德军要求的150MM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是德军为什么直到战争结束,对虎式坦克的定型还没有完成的原因,因为它始终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另一方面,虎式坦克的重要性体现在独立作战上,在群体战斗中并不具备优势。
正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建造周期长、质量重、费时费力,德军总共才生产出1355辆,而大部分又部署在西线战场,所以,对于德军在东线的作战,虎式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
首先,古德里安将虎式坦克单独列编为各式装甲营,属于特殊兵种。对德军来说,闪击战打的就是以装甲为主的快速机动,但虎式却因为重量大行动受限,并不具备优势,加上当时的道路和桥梁,并不能承受虎式的碾压,一些桥梁阻碍了它的前进。所以,在战斗中,常常会有一部分德军为虎式装甲营开路,这样就分散了兵力,虎式坦克反而成为了一个包袱。
其次,虎式坦克通常是承担独立作战任务。电影《狂怒》讲的就是虎式坦克支援撤退的德军,遇到盟军坦克后才不得不承担以一己之力抵挡盟军多辆坦克的进攻。而在实际作战中,虎式除了88MM火炮具有完全优势外,它的装甲厚度也发挥了作用,但它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速度和打击抵抗不了盟军和苏军的群体进攻,所以,战场上经常会看到一辆虎式同时抵挡多辆苏军和盟军坦克的情况。
第三,虎式坦克同样受战场环境影响,即使数量占优势也独木难支。
拿苏德战争作比较,德军有虎式坦克和V1V2型导弹,苏军同样也有T34和喀秋莎火箭炮,既然虎式坦克那么厉害,德军为什么不多多生产,大量投放战场呢?这与苏军喀秋莎火箭炮发挥作用巨大,但战场上并没大量投入使用,这是由制造材料和当时战场环境影响的。
拿喀秋莎火箭炮来讲,发射容易但制造火箭弹的成本比较高,消耗量太大,补给需要时间。同样,虎式坦克数量少打击效果好,但损失一辆替补的就很少,打一辆就少一量,德军也舍不得每场战斗都用它。
对德军来说,闪击战的巅峰时期是在1941年,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到莫斯科战役结束,装甲坦克的快速机动优势已经发挥完了,到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时,德军在战场上并不能完全靠装甲快速进攻来取得胜利,还要有其它作战力量和武器装备的配合,尤其是战场环境对闪击战的制约。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证明了德军的装甲闪击战已经完全失败了,虎式的重要作用也仅仅是体现在防御能力和打击效果比其它坦克要强一些,却改变不了德军被完全歼灭的命运。
因此,《狂怒》中虎式坦克也是趁一时之威,体现的也是某个单独作战单元,虽然虎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打赢局部战斗,但从总的战场形势分析,虎式坦克只是德军众多武器装备中表现较好的那种,并不能给盟军和苏军致命的打击。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堡垒行动,曼施坦因为何将失败责任甩锅统帅部?各打二十大板
二战柏林战役,为何说400万德军回防于事无补?已经失去信心动力
二战诺曼底战役,为何虎式坦克半年损失殆尽?饿虎难防群狼进攻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先占领南线比三路并进有优势?抢了苏军饭碗
发布于:天津市
下一篇:没有了